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岳阳市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专栏
 
万庾寻根
编稿时间: 2023-08-16 17:36 来源: 市民政局
 

  我的家乡是华容县万庾镇。地理位置在东经120°1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辖区东西距离长,南北距离短,东西最大距离15.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8公里,国土总面积9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万庾集镇建成区2.5平方公里,居民近3千人。全镇地处平原,一山二水七分田,东北部多丘岗,中西部为垸区。地势地貌,东隆西平,梯次分明;登高而望,阡陌风景,如诗如画。域内有华容河居中连接长江与洞庭湖,岳宜高速、S203线、调华公路纵穿南北,岳常高速横贯西东,蒙华铁路正在修筑,水陆交通条件优越。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精良治理,现已建设成为湖南省“卫生乡镇”、岳阳市“水稻高产乡镇”、岳阳市“秀美乡镇”,连续10多年被评为华容县“先进乡镇”。其他荣誉不可胜数。

  万庾,是一个来自远古的地名。据查百科全书,庾是古代一种计量器。《左传》记:“粟五千庾”(西晋学者杜预注:“庾,十六斗,凡八千斛”)。庾的本义是露天的谷堆,也指储存水路转运粮食的仓库。《战国策》载:“粟粮漕庾,不下十万”,“漕庾”就是水运粮食堆放之仓;唐代诗人杜牧作《阿房宫赋》曰:“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谓数量极多不可胜数。帝尧时代即有掌管粮仓的“庾廪”官,后世多有庾司(宋代管理粮仓的机构)、庾曹(管理仓廪之曹司)、庾吏(掌管粮仓的小官)等职官。据考证庾姓就是以此官名为姓的。万是数词,万庾即“粟五千庾”之倍数,其义一是数量之多,二是粮仓之多。

  万庾作为地名,全国唯湖南省华容县独有,且自古以来未曾更改,实为千年古村镇地名。在行政区划史上,万庾升过县、称过市、设过乡、曾建公社、现为建制镇,下辖过万庾居委会,现辖有建制村万庾村,省以下各类行政区划通名无不涉及,亦为全国独家。不仅于此,当代凡在万庾担任过乡镇级一把手的官员,均获平安升迁,最高到了正市(厅)级,最低也是副县(处)级,与历史上万庾升县称市惊人巧合。据传早于唐代,朝廷在此建仓储粮,便有了万庾这个地名;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曾在此驻军屯田。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万庾巡院升格为万庾县,其地域包括今湖南省华容县西北部和今湖北省石首市南部,后并入建宁县;宋熙宁六年(公元1074年),裁建宁县北入石首、南入华容,万庾始隶于华容县。由于华容河穿境而过,南可入洞庭,北可通长江,故湖南粮食历来屯储于此。至清代,万庾稻粮商贸已十分发达,设有铺递(类似驿站),相当于现在的宾馆和邮政局,因而有“万庾市”之称,可惜清代水患连绵、动乱频仍,此“市”最终未能壮大。民国时,这里建有积谷仓一栋,可容粮1万吨;解放后,华容县第四粮仓建在此地,共有四栋大仓库,是万庾境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家单位,民间称为“四仓库”,可储粮8万吨。今天的万庾镇,已拥有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水果、优质珍珠“四优品牌”,其中早稻优质率达到80%,中晚稻优质率达到100%,粮食总产量年年超过4万吨。古往今来,“万庾”名符其实,当之无愧。

  优质的稻粮造就了万庾的特产美食。最有名的是“粑子”(糯米制品,又称糍粑)。糍粑全国各地都有,风味各异。但原料最讲究、成品体积最大、制作过程最热闹的,非万庾粑子莫属。它的原料必须是纯籼糯米,不掺任何杂粮。成品是色泽白嫩的大圆饼,一般直径50厘米左右、厚度5厘米左右,可象车轮一样滚动。我小时候就曾背过这样大的粑子去亲戚家拜年。当年,每到冬腊月时,万庾的家家户户都要“打”(即用棍棒反复杵捣,又称“扎”)粑子。打粑子有专用的麻石“碓窝”和专用的柞木“扎棍”,扎出的糯米泥可以拉伸很长,称为“粁(qian)子”。粁子出窝时,一般是两三个技术好的劳力将碓窝里的粁子用扎棍搅动收成一团,再齐心协力高高举起,“嗨嗬”一声砸向清空的碓窝底部中心,一定要听到“砰”的一声放炮竹一样的巨响,大家才志得意满,期待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当天,乡亲四邻都会来帮忙,主人一定会摆出好酒好菜,请大家吃粁子。人越多越高兴,预示和气生财,丰衣足食。有的人家粑子打得多,可以从冬吃到夏,吃了经得饿,做事有力气。除了粑子,还有“米也(mie)子”(一种爆炒米食)和豆筋子(黄豆或绿豆和米浆制品),都是万庾特产,一年四季都有做有吃。现在万庾镇黄山村合作社生产的“黄山豆筋”已是华容名牌,畅销全国。在万庾过春节,最常吃的是粑子煮豆筋,加两个荷包蛋,色香味营养俱佳。粑子和豆筋吃完之后,剩下的汤里再放一把米也子,吃起更加酥脆爽口,满屋飘香。

  到了万庾,必然要去名闻遐迩的塌西湖。塌西湖水域的地势明显高于周围地平面,非因周围水流汇入而成,是唐朝时因为地面沉降塌陷而成。水源主要是雨水积蓄,用于灌溉周围农田。原先水面有13000多亩,由于历代围湖造田或圈建渔池较多,至今水面仅余4000亩。现在人们来到这里,还可以访问到“咬梳坡”古龙山文化遗址,它位于距万庾集镇仅2千米的塌西湖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塌西湖传奇的因由。

  关于塌西湖,传说众多。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劝人从善的故事:古时候,洞庭龙王的三公主巡游来到万庾,见此地景色秀美,生活富裕,不禁任性畅玩,留连忘返。于是变化为民女龙玉贞,下嫁到一户殷实人家做了媳妇,不料善良反被人欺。每当婆家男子出门打谷收粮,其婆婆和大嫂就刁难刻薄她,赃活重活全推给她,有时甚至殴打她。唯有二嫂关心她、同情她、帮助她。本来龙王对三公主下嫁民间心有不悦,听闻女儿受到婆家欺负,大怒不止。一日,乌云翻滚,狂风咆哮,三公主预感此地会遭灭顶之灾,有心报答二嫂,便变作一条狗,把正在梳头的二嫂的梳子叼走,二嫂追赶它就跑,不赶了它就站着,如此反复,把二嫂引到了茅山坡。二嫂回头一看,后面已成一片汪洋。后人将此坡称为“咬梳坡”。因塌陷而成的水域位于古县城以西,此湖被称为“塌西湖”。湖边还有一座“玉贞坛”大庙,据传是为感念三公主而建,每逢年节人们都要去祭拜祈福。1952年,大庙被拆,用其砖木修建了“玉坤中学”,至今学校仍在教学,育人无数,真正圆了千秋功德、万民福祉。现在,老一辈教育子孙后代,常常说起塌西湖的故事,最后必然点睛:人心要善,不可作恶,天不藏奸,善恶必报。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和一个人文故事。我的家乡万庾,物产丰盛,地灵人杰,正直有爱。它从远古走到了今天,正在走向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