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高二花季少女 渴望有个温暖的家(一)
编稿时间:2018-02-13 来源: 市民政局 字体:
 

2月8日,岳阳市儿童福利院内,早春的阳光格外明媚。一位穿着一身崭新衣服的花季女孩正惬意的坐在钢琴前敲击着琴键,心情如同琴声中欢快的音符格外舒畅。想到自已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环境里,岳阳市民政局的李晔伯伯、救助站彭岳蓉阿姨、社会事务科张波平伯伯和儿童福利院侯大兴院长等众多领导像父亲母亲般关心她,这一切不禁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今年17岁杨佳是岳阳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是什么原因让需要父母百般疼爱的花季女孩脱离家人呵护,住进了儿童福利院与痛失父母呵护的孤儿们为伴?在这位正值妙龄的纯真女孩身上,倒底发生了些什么变故,以至引起学校老师、同学、民政局干部和媒体的格外关切? 请看《长江信息报》记者的走访调查――《高二花季少女,渴望有个温暖的家》。

一份求助报告  引起民政关切

今年一月末,一份请求安置“孤儿” 的报告送到转至岳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张波平科长的案头。仔细看完报告里的内容后,张波平不仅皱起了眉头 ,心情十分凝重。原来,报告是岳阳市七中高二年级一位班主任递交的,反映该班女学生杨佳于2001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在她出生才几天后即遭亲生父母遗弃,后被一对夫妇收养。养父母将她从吉林省带至岳阳市抚养,从幼儿园到初中,一直受到养父的疼爱与呵护。然而,在上初中三年级下学期时,因多种缘故被养父“抛弃”。 生活失了依靠,无家可归的杨佳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幸免流离失所浪迹街头,并得以继续高中学业。快放寒假了,杨佳不能再住学校宿舍,她又不想继续住进同学家里打扰人家,而养父母家又回不去了。春节临近, 希望政府将她作为孤儿进行安置。

考虑到天气寒冷,这个妙龄女孩急需紧急予以救助。张波平当即向局分管领导、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晔进行报告。“立刻与教育部门进行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 李晔叮嘱张波平,如果情况属实,请马上与救助管理站、儿童福利院进行协调,给予紧急临时救助。随即,张波平辗转联系上杨佳的班主任黄斌并进行一番交流沟通。“请马上转告杨佳,不必有任何的忧虑,民政部门会妥善安排她的生活起居并绝对保障安全”之后,张波平通知岳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彭岳蓉与黄斌老师联系沟通,尽快为杨佳购置了一套御寒棉衣物。之后,又联系市儿童福利院院长侯大兴,准备将杨佳接至该院妥善安置。

住进温暖新家  受到百般呵护

2月6日上午,岳阳市第七中学会议室里,李晔、彭岳蓉、张波平、侯大兴等民政系统相关负责人与该校总支书记吴敏华、副校长谭红、教师黄斌(杨佳班主任),将无家可归的杨佳接到自己家居住生活一个寒假二个暑假,并持续给予母爱的岳阳楼区洛王办事处卫计办工作人员刘春霞(杨佳同学谢艺佳的妈妈)等人,就杨佳安置问题现场协商。初步决定:寒暑假期间,杨佳住进岳阳市儿童福利院,由该院职工照顾其生活起居并给予心理疏导;杨佳就读高中期间的生活费用(由学校列出相应清单)由市民政局承担;学费和学杂费全部免除。一番商讨后李晔表示:杨佳户籍迁移到岳阳后,岳阳民政才能给予持续稳定的政策照顾。其户口迁移由市民政局牵头,市教体局、市公安系统、新闻媒体协同办理;因其养父与杨佳年龄只相差28岁,不符合《收养法》“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儿童的,要相差40周岁”之规定,从法理上必须解除其养父与杨佳的收养关系;杨佳在高中阶段的音乐艺术专业学习指定专人辅导,钢琴、声乐辅导费全免。会后,彭岳蓉等人给杨佳换上了新衣和鞋子。“养父不愿继续供养我的这些年里,幸亏得到学校老师、同学及一些同学家长的照顾。否则,我可能就没有读高中的机会了”,记者与杨佳交流沟通后观察发现,她是一位十分阳光并充满自信的女孩。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出生几天就被亲生父母“卖” 给养父母,因为自己叛逆等原因与养父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被抛弃” 。杨佳说,她9岁时养母与养父离异。虽然养父不供养自己了,但她还是经常远远的“偷偷”看望养父。

当天下午3时许,市儿童福利院侯大兴院长到七中接杨佳。黄斌带领班长王茜、团支书黄麟及刘春霞一同将杨佳送到该院。侯大兴首先带着杨佳熟悉环境,在安排寝室之后与周江华副院长一起给杨佳交代了应该注意的事项。一张张和蔼可亲的面孔,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语让杨佳顷刻打消了顾虑,适应陌生的环境并真切地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家的温暖。 当天晚上,喜出望外的杨佳发信息给刘春霞妈妈、黄斌老师及同学。“侯爸爸、周妈妈和廖瑜晴姐姐对我特别关照,我心里感到很温暖”。7日上午,侯大兴院长又交代廖瑜晴带杨佳到步行街服装店为她选购了漂亮的衣服,裤子。“侯爸爸今天还给我发压岁红包哒” 杨佳兴奋不已。今明两日,南北小年。杨佳有好多感恩与祝福的话语要对在她危难之时曾伸出温暖双手的好人说。

抚育杨佳15年的养父为何忍心抛弃养女?杨佳生世真象是怎样?在被养父抛弃的二年多里,杨佳经历了哪些危难与温馨的帮扶?敬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